顯示包含「陣線動向」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陣線動向」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7月1日星期六

基匯第八期主題文章-私產公益:共享經濟中孕育社區

請按此觀看基匯第八期完整PDF

專題

私產公益:共享經濟中孕育社區

「共享經濟」在廿一世紀一個熱門詞語,很容易會想起「共享空間」、「共享汽車」、「共享房屋」或者「共享單車」。它的重要性在於它改變了傳統透過「購買」去擁有商品,變成今天透過「分享」去使用商品。共享經濟項目重視重整閒置資源,尋求盈利空間。然而,社企「共廚家作」一改盈利為本目標,改為協助他人發揮為主。「共廚家作」主要與食肆合作,讓一班有經濟需要的婦女廚神,在非繁忙時段借用餐廳廚房製作自家食品,並在餐廳寄賣,利用「共享經濟」意念,為基層提供創業機會,同時帶動小型餐廳的銷量,更可以傳承民間手藝。
 
Dodo是「共廚家作」的創辦人,他留意到社區中有不少基層婦女廚藝高超,但缺乏資金開設餐廳。有見及此,共廚家作團隊希望開拓新的生產空間,讓基層市民一展所長,擴大貧窮人士的生存空間。探索合作生產歷程中,Dodo有天留意到大多數餐廳均不會全日經營,餐廳廚房在早市或下午茶時段會出現閒置的情况,故嘗試聯絡餐廳,希望他們借出閒置的廚房讓婦女製作及銷售食物。


「共廚家作」由構思到實踐,長達一年多時間,期間進行多次市場調查、研究牌照及保險等法律安排、招募餐廳及研發菜式,20164 月正式獲得政府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支持創立。現時「共廚家作」共有16位家廚,並與6 間餐廳合作售賣各式各樣的食品,在共享的理念下,家廚會於餐廳非繁忙時段使用借用的廚房,進行小本食物生產生意,賺取收入,同時配對有潛質家廚進行產品研發,配合餐廳的需要,製作出合適的食品在餐廳中售賣。

有別於一般的共享經濟項目,「共廚家作」目標是要助人自助,並協助家廚與餐廳建立互信關係。Dodo指出,共享廚房並非單單是借別人的廚房,「共廚家作」計劃牽涉製作及銷售食物,餐廳需共用牌照讓家廚出售食物,同時亦要借出倉庫或雪櫃存放食材,分派員工協助售賣產品,甚至共用收銀系統記錄食品銷量,當中涉及的餐廳資源眾多。要說服餐廳信任「共廚家作」計劃,團隊需要向餐廳老闆清楚展示計劃的理念及其運作模式,同時承諾承擔相關風險,令餐廳老闆對計劃有清晰的想像,從而取得他們的支持。

Dodo 期望項目可以刺激社會大眾思考,主動分享閒置資源,實踐私產公益,祝福社會。他寄望,社會各界都可以分享自己的私產,「公益不一定是捐錢,可以是分享自己閒置或多餘的資源,幫助有需要的人」。


2016年6月6日星期一

基匯第七期-主題文章:外判街市物價高企 促建公共街市解困局

專題: 外判街市物價高企 促建公共街市解困局

陳淑淇 社區發展陣線組織幹事
街市,是一項民生設施,為街坊提供價廉物美的生活必需品和食糧。可是,自2005年政府將街市賣給「領滙」(現稱領展)後,街市此項民生設施,逐漸變成牟利炒賣工具,街市變超市,屋邨居民捱餸。2015-2016年,全港掀起街市風暴,市民及小商戶無一倖免。天耀街市關閉;良景街市管理問題;長發街市七日罷市⋯⋯正揭示了領展街市的各種問題。面對經已失控的外判街市問題,政府表現得愛莫能助。可是,政府是否真的完全無計可施?

為何不興建食環街市?

天水圍、東涌這些新市鎮,被領展壟斷的情況極為嚴重。即使在2014年立法會公眾街市事宜小組已通過動議,促請政府儘快為東涌及天水圍開展興建街市的規劃,可是至今仍然毫無寸進。而每當公眾提出興建食環街市的訴求時,食環署便會以修訂後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作為借口,推說街市成本高而拒絕興建街市,並指區內已有足夠的新鮮糧食店。然而,從過往陣線的調查顯示,東涌及天水圍街市物價全港最貴,比灣仔更高,店鋪選擇亦少。從剛公佈的「天水圍街市服務意見調查報告」發現,超過8成的受訪者跨區買餸,當中更有2.7%街坊甚至會跨境至內地買餸。可見,這些區域的街市檔位根本未能滿足社區需要。

食環署街市不敵領展街市?!

過去政府有意無意間營造出一個 「食環署街市管理不善是必然事實」的形象,借此回應興建街市問題。事實上,2008年的審計報告中,審計署除批評食環署管理不善外亦有提供改善建議,而政府在2013年亦有委托顧問公司就街市進行研究,研究由整體街市佈局到管理層面亦有詳述,如改善街市的通風系統設計,開揚的檔戶佈局,或建議由商戶、居民、政府代表組成委員會,監察街市營運等。以上報告亦在在立法會公眾街市事宜小組獲得通過,並肯定其重要性,唯食環署卻未有落實執行,若署方依據報告的建議,加以改善現時街市環境,並以此作為新街市的藍本,相信「食環署街市不敵領展街市」的迷思將可打破。

「整體承租」,領展翻版

房委會早前提及未來五年12個新建成房署街市將會外判予私人公司,而租金方面由管理公司與商戶自行釐定,即意味房署連租金管理權亦放手懶理,屆時承包商即使透過加租趕走小商戶,藉此進駐其旗下集團商戶,房委會亦再無掌控權。

面對街市租金暴漲,基層市民捱貴餸的局面,政府理應把握有新房署街市落成的契機撥錯返正,房委會應參考由差餉物業估價署擬定房署街市檔位租金,考慮位處的公共屋邨的人口和環境變化等因素訂立一套公開的租金指引,。並設立投訴機制,若小商戶對租金不滿可有反映渠道。
總括而言,糧食是基本民生需要,政府若然繼續將街市外判及不興建公共街市,小商戶難以進場,居民因街市被壟斷而受到剝削,外判街市造成的問題政府責無旁貸。政府應就各類型街市的經營環境及商品價格進行調查,以確保小商戶有生存空間,市民有充裕的選擇空間。陣線認為相關部門應作出以下改善:

食環署
1)定立一套興建街市的清晰詳細指引;
2)物色地方興建街市,增加區內競爭,紓緩物價持續高企的情況;

房屋署
1)自行管理新落成及將完約的屋邨街市;
2)成立有居民參與的管理諮詢委員會,監察街市營運。

2015年8月4日星期二

基匯第六期-香港墟市節特別版

觀看基匯第六期完整PDF

 


曾經街頭小販、樓下小店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基層家庭透過從事小販或經營小本生意得到向上流動機會,我們可以隨意逛街,於琳琅滿目的貨品與美食中滿足生活所需。可是隨著小販、小店受多方面壓迫下逐漸於街頭消失,只留下一式一樣的連鎖店,眾多有精湛技術與手藝的街坊苦無發揮空間。
為令隱藏於各社區之中的人才一展所長,為市民大眾提供多元消費選擇,撐基層墟市聯盟今年特別舉辦大型主題節目《香港墟市節》由五月底開始提供一系列墟市相關的活動,與你走進墟市深度遊,一同感受墟市的人情味、聆聽趁墟檔主的故事、參與本土經濟發展、討論及反思墟市想象,並逐漸讓墟市成為大家的消費或生活選擇。


2015年1月25日星期日

基匯第五期-陣線動向:「星火燃亮」—社區工作實踐營 2014年5月31日至6月1日


 
阿寶、Tracy

為推動社區發展工作的信念傳承,陣線早前舉辦以社區發展工作信念實踐為主題的「星火燃亮社區工作實踐營」,藉此加強新進社會工作者對社區發展工作的體會及對於工作中實踐的信心。

30名熱心於社區工作的學生及同工參與是次兩日一晚的實踐營。參加者首先到荃灣不同地方去探索社區需要並設計相應社區工作。大會更邀請葉肖萍(大姐)、陳緯倫(Alan)及趙羨婷(趙羨)分享他們如何在不同範疇實踐社區工作,與參加者一同探索社區工作如何以不同形式遍地開花。最後參加者一起宣誓,盼能在生活中成為點點星火、燃亮希望及推動改變,並一同實踐理念。

 

參加者分別到老圍、一二坡坊、福來村及荃新天地作社區探索體驗,並匯報所見所聞

 
 
 


大姐與參加者分享她由房屋到環保議題中實踐社區工作

 

 

參加者在葉上寫上自己對社區工作的願景

 

 

Alan與趙羨分享他們在不同範疇實踐社區工作面對的挑戰和堅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