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財經新聞 A23 | 時事評論 | 2013-10-04
陳文星 查里斯
醞釀已久的官方貧窮線終於瓜瓜落地,特區政府在扶貧工作 上終於踏出嚴肅的一步,在貧窮狀況報告上詳細分析貧窮人 口的特徵,反映政府願意正視香港的貧窮問題,值得嘉許。
不過,從貧窮報告羅列的數據得知,在政府現有的恆常現金 政策介入後,香港仍有102萬貧窮人口,貧窮率達15. 2%,比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平均貧窮率11.1%為高, 當中在職家庭、單親家庭、新來港家庭較大機會跌入貧窮網 ,南亞裔及殘疾人士家庭則視而不見,故此距離解決貧窮問 題、縮窄貧富差距、締造公平社會尚有一段很長的路。
本文想要指出政府的貧窮報告所忽略的要點,並帶出在職貧 窮家庭不單面對供養孩子的負擔,更須面對家庭成員因照顧 非在職成員而犧牲工作的問題。
忽略一:租金及醫療開支的影響眾所周知,香港是全球房租 最昂貴的地方,三人房的租金比紐約和東京的還要高。貧窮 報告並沒有探討房屋和醫療開支會增加家庭跌入貧窮網的風 險,相反它只急忙印證現有措施(例如,綜援和公屋計劃) 的扶貧成效不俗,更用上一種備受質疑的方法評估公屋的扶 貧成效──根據該區私人樓宇租值,估算該區公屋的市值租 金,然後扣減實際租金而得出「房屋福利金額」,再把這個 差額計入低收入家庭的「名義收入」,若「名義收入」高於 貧窮線,便聲稱該公屋戶「脫貧」。這種估算存在很大爭議 ,也有不少人評論這種估算,在此不贅。
不過,以另一角度設想活在貧窮線下的公屋戶,雖然他們比 同類私樓租戶繳交較低廉的租金,但其收入也偏低,如果把 他們的收入扣除租金開支,估計餘錢只能僅僅滿足衣食行和 社交的基本生活需要;除非他們住在租金較低的舊式公屋, 可支配的收入也只是稍多而已。
倘若他們家中有一位長期病患者,長期的醫療開支(包括藥 物和護理器材)可說不菲,即使房屋福利的估算把住戶的「 名義收入」大幅超越貧窮線,但仍難想像公屋計劃和公立醫 院醫療豁免等實物援助,如何令三成多活在貧窮線下的人脫 貧,如何變得資源充沛。這如果不是量度方法有問題,還有 什麼可能原因?縱使公屋為低收入家庭提供一個廉租安樂窩 ,紓緩匱乏的程度,但我們頂多只能形容公屋貧窮戶比私樓 租戶的貧窮程度較低吧!
忽略二:稍高於貧窮線的風險群體此外,報告的研究方法亦 忽略分析收入稍高、房屋或醫療開支較大的群體。例如,許 多低收入家庭合資格申請公屋,收入在入息中位數五至七成 ,但仍在苦等公屋分配,被迫租住房,這些家庭生活充裕嗎 ?又或者對於中低收入在職家庭而言,他們的收入稍高,剛 不合資格申請公屋,但由於樓價高,也只能被迫租住貴樓; 即使他們甘願冒險入市買樓,平時節衣縮食為供樓,他們又 是否資源充足,沒有財政壓力呢?
又或對於有長期病患者的在職家庭,即使他們的收入高於貧 窮線,但醫療開支大,貧窮的風險也相對大。報告並沒有嘗 試分析房屋或醫療開支對收入稍高於貧窮線上群體的影響, 只強調活在貧窮線下的人(例如長者)未必貧窮,予人分析 偏頗之感。
因此,我們建議未來的貧窮報告應參考英國的低收入住戶調 查報告(Households below average income)一、加入扣除房屋開支後的收入分析;二、 分析活在五至七成入息中位數的群體特徵;三、分析不同弱 勢群體(包括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及少數族裔家庭)的貧 窮狀態。忽略三:在職貧窮家庭的照顧者至於最受政府關注 的群體——沒有申領綜援的在職貧窮家庭,政府的數據顯示 ,他們佔整體貧窮人口的一半,超過九成家庭只有一名在職 成員;超過六成的須要供養子女,供養負擔比一般在職家庭 沉重,平均一名在職成員撫養一至二名子女。
有見及此,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扶貧高峰會上強調,將研 究低收入家庭補貼( 「低補」)支援有子女的在職貧窮家庭,這是值得嘉許的。 但司長卻忽略一個數據——這些家庭的平均人數接近四人, 非在職成員數目平均2.4 人,即當中有一名照顧者未必得到家中在職成員充分的財政 支援,但他卻要犧牲工作照顧非在職成員(包括家中的子女 、體弱老人或傷殘成員)。雖然林司長採納樂施會和社聯的 建議,把「低補」集中支援有子女的在職貧窮家庭,但不應 忽略這批照顧家中非在職成員的照顧者,這批家庭照顧者很 多時要犧牲工作、節衣縮食,照顧家中的仔女。
「低補」可分兩層津貼有見及此,社區發展陣線參考英國的 工作及兒童稅務津貼設計,建議把「低補」分為兩層津貼: 一、「家庭基本金」。以減低家庭成員因每天須要若干時間 照顧非在職成員(兒童、體弱老人或傷殘成員)而減少工作 的就業成本;二、針對需要組群(例如兒童)的津貼。這項 計劃建議支援兩類低收入在職家庭:雙親和單親家庭,它們 均須要滿足工作時數的要求,以鼓勵就業。前者需有一名全 職成員每月工作時數達140 小時;後者由於須要照顧兒童,所以工作時數應減至60小 時。
若這些家庭有(15 歲以下兒童、15 至18 歲以下全日制學童、身體機能有輕度缺損的長者【註1】或 持有殘疾登記證人士),便可領取第一層的「家庭基本金」 ,參考澳洲的照顧者補助(Carer Allowance),建議基本金額分別定於每月最低工 資的15%和20%,大約1050 和1400 元【註2】,相等於三人家庭成人及單親綜援標準金額的六 成和七成。這項津貼只補助照顧者每天若干照顧家庭成員的 時間,至於支援家庭成員長時間照顧有身體機能中度、嚴重 或永久缺損的成員,特區政府須要開展相關的可行性研究。
此外,若這批家庭有特別需要組群(例如18 歲以下的學齡兒童),他們可同時領取第二層津貼,金額應 反映組群的需要。參考樂施會的建議,首兩名18 歲以下的學齡兒童應至少有800 元。以三人家庭供養一名兒童為例,若家中有一名成員工作 ,雙親家庭可領取約1850 元津貼;單親家長照顧一名兒童可取約2200 元,倘若單親家庭須供養多一名兒童,撫養壓力加重,津助 亦會增加(3000 元)。
至於家中的長者及傷殘成員的需要,我們認為應由獨立的全 民退休保障及傷殘津貼計劃處埋,讓長者及傷殘人士可以獨 立申請,故希望政府盡快檢討相關政策( 見【表】)。
「低補」的審查資格只建議有入息審查和工時要求。有關入 息資格,我們建議參考社聯「低補」方案的建議,入息上限 定在相同人數住戶入息中位數的七成,這較能幫助收入稍高 於貧窮線,但房屋開支偏高的低收入家庭。若該家庭活在貧 窮線下,他們可取得最高金額,當他們的收入稍高於貧窮線 ,仍可取得遞減津貼,遞減率設在50%或以下,即增加一 元收入,津貼額減五角或少於五角,以鼓勵他們增加工作, 防止他們重墮貧窮網。根據2011 年人口普查的數據,估計這項建議約有32 萬兒童受惠,每年開支約44億元。
訂立貧窮線是香港福利史上一項里程碑,畢竟它只是扶貧工 作的起步,社區發展陣線期望特首參考我們這種針對不同組 群需要的建議,並盡快在《施政報告》提出有系統的方法支 援在職貧窮家庭,以達致減貧、防貧和鼓勵就業的目標。
社區發展陣線智庫小組成員【註1】經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 制,可辨認出不同程度的身體機能缺損的長者。
【註2】一般基層工友的每天工作時間約9 小時,每月最低工資約26 日X 9 小時X 30 元= 每月7020元。
陳文星 查里斯
醞釀已久的官方貧窮線終於瓜瓜落地,特區政府在扶貧工作
不過,從貧窮報告羅列的數據得知,在政府現有的恆常現金
本文想要指出政府的貧窮報告所忽略的要點,並帶出在職貧
忽略一:租金及醫療開支的影響眾所周知,香港是全球房租
不過,以另一角度設想活在貧窮線下的公屋戶,雖然他們比
倘若他們家中有一位長期病患者,長期的醫療開支(包括藥
忽略二:稍高於貧窮線的風險群體此外,報告的研究方法亦
又或對於有長期病患者的在職家庭,即使他們的收入高於貧
因此,我們建議未來的貧窮報告應參考英國的低收入住戶調
有見及此,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扶貧高峰會上強調,將研
「低補」可分兩層津貼有見及此,社區發展陣線參考英國的
若這些家庭有(15 歲以下兒童、15 至18 歲以下全日制學童、身體機能有輕度缺損的長者【註1】或
此外,若這批家庭有特別需要組群(例如18 歲以下的學齡兒童),他們可同時領取第二層津貼,金額應
至於家中的長者及傷殘成員的需要,我們認為應由獨立的全
「低補」的審查資格只建議有入息審查和工時要求。有關入
訂立貧窮線是香港福利史上一項里程碑,畢竟它只是扶貧工
社區發展陣線智庫小組成員【註1】經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
【註2】一般基層工友的每天工作時間約9 小時,每月最低工資約26 日X 9 小時X 30 元= 每月7020元。